念頭是自然的,而且對人的生活和思考方式有著重要的影響。 我們在生活中隨時都有念頭,但卻知道很少,不了解他們的把戲 或心念結構是如何運作。因為念頭速度快過閃電,像溪水不斷地 流動,讓我們無法趕上。
有兩種念。
一種是瞬間出現,然後消失,會帶來貪,瞋,癡。
另一種是作主想的,不會帶來貪,瞋,癡。因為我們能 念念分明地思考。
痛苦與煩惱的產生源自於無法看清念頭。念頭本身並不是苦。 當念起時,我們無法同時知道,看到和了解它,因而陷入其中, 貪,瞋,癡隨之而來,並令人感到痛苦。
如果我們不知道如何解決這問題,妄念將不斷升起,不論是在 吃飯,坐著,睡覺或走到任何地方。苦將會是心的目標。
念頭和覺性是人的兩種本質,當其中之一強時,令外一個將變弱。
假使我們能不斷地培養自覺,當念來時,我們立刻知道,一而再, 再而三。心在此時會改變。“正道”從此開始,這就是涅槃寂靜 (苦滅)的起點。
動中禪
修禪最直接的方法是知道身體的每一個動作,知道心念的起伏。
動中可以發展覺性,如果靜坐不動,當念起時,很容易進入而不 自知。因此我們應經常移動身體的部位,而且要知道每一個動作。 當念頭來時,我們將看見並了解。
隆波田。吉塔蘇活建議我們練習動中禪,他介紹了開啟自覺的技巧, 包括來回經行和一套手部規律的動作。(如圖所示)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“人本身即是宗教,而佛教是覺。定。慧。”
“罪是黑暗,無明或苦。功德是光明,正知或苦滅。”
“戒(Sila)指平常心,超越了善與惡,是種中性的心境。 每當我們無法處於此境時就不是真正活著。沒有心戒的保護, 隨之而起是痛苦煩惱。”
“毗婆奢那(Vipassana)指觀慧或是如實正觀。如果能有觀慧, 心將會完全地轉化。”
“聖弟子的境界是將心的品質從粗重轉為輕細,從晦暗到清澈, 從無明到開悟。”
“佛性是清,澈,純,靜,明,敏的心,這心人人都有。”
“佛陀只教導如何解決痛苦煩惱或如何熄滅苦,因此佛陀的教法 與儀式或神密無關。”
“苦升起源自未能看清念頭。”
“念頭極快速,快過閃電或其它。”
“念如同溪水般恆常地流動。當念起時,要同時知道身體的動作, 這是滅苦最簡單有效的方法。我可以向你保證。”
除了每天的練習,南來寺(位於曼谷近郊)和隆波田。吉塔蘇活 基金會每月第二個禮拜五定期舉行禪七。不收費用,歡迎大眾參加。 如有任何問題,請與他們聯絡,詳細資料如下頁:
Wat Sanamnai
T. Wat Chalor A. Bangkraui J.Nonthaburi
Thailand,11-130
Tel:8837251 Fax:8837275
Luangpor Teean Jittasubho (Pann Intapew) Foundation
52 M.5 Buddhamonthol 4 Rd. T. Taweewatana
A. Talingchan
Bangkok, Thailand 10-170
Tel:4292119 Fax:8140023
※中文翻譯由奧克南禪修中心提供